首页 > 大数据资讯 > 2018,人工智能应树立正确数据观

2018,人工智能应树立正确数据观

时间:2018-01-10 13:43:27

2017年的人工智能,不仅高潮迭起,而且意犹未尽,给2018年留下了足够多的悬念。

过去5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创新惊艳世界,技术的积累、数据的沉淀,直接促成了人工智能风口的爆发。2017年,人工智能在投资界、企业界、政策面上的全面表现,不仅让外界对AI有了超出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期待,更成就了史无前例的技术崇拜。

2018年,人工智能向何处去?商界对“未来已来”的自信,国家政策的战略筹谋,以及社会对智能时代夹杂着些许焦虑的技术崇拜,在新的一年将如何安放?

从商业风口来说,“产业AI”助推人才战,但投资者、创业者需要更清醒。如果说2017年的人工智能还有些浮躁之气,那么在2018年,更多的产业化动作而不仅仅是概念,可能会逐步落地。鉴于目前的人才缺口,2018年的人才战可能会更猛烈。相比之下,需要更多冷思考的是创业和投资。

继续高歌猛进,不该是2018年人工智能行业的调性。阿里云总裁胡晓明也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要去泡沫化,下一站将是“产业AI”。所谓“产业AI”,也可以说是“去车间写代码”,就是更多考虑技术落地的问题。换句话说,那些能够落地的人工智能,才应该是2018年的主角,一些高级的人工智能离产业化还有较远的距离,不适合拿来继续炒作。事实上,目前业界所掌握的人工智能技术,只要借助对传统细分行业的深入理解,对流程进行梳理、重整,已经足以大幅度提升产业效率。

人工智能要向产业化要回报,可以预见,2017年的人工智能投资、创业潮中,可能有一些创业企业因为风口周期的结束、回报周期的破灭而现出原形。2017年年末,创业家和i黑马联合发布了《2017创业“死亡榜”》,宣告创业的冬天已然到来。利率上升、创业项目鱼龙混杂,都是一些创业项目戛然而止的原因,人工智能的风口显然更大,但也注定逃不过创业和投资的周期律。

从社会规范来说,商业的归商业,但必要的技术伦理和正确的“数据观”不可缺失。

Business is Busineess——生意就是生意,这句西方谚语在人工智能时代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并非巧合的是,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各大知名互联网企业侵犯数据隐私的话题一再登上舆论热议的榜单,而海量的数据资源,恰恰是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优势。

技术发展与社会伦理的矛盾冲突,并非新话题,但人工智能面临的问题似乎更为尖锐。在所有这一领域的问题中,相比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失业问题,解决数据隐私问题的紧迫性更强。要知道,和美国硅谷相比,我国AI公司的估值要高出数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有大量的数据。之所以拥有这些数据,除了我们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更为迅猛——我国的手机用户超过13亿,数字经济规模则已达3.4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还因为我们在数据保护上缺乏意识和行动,而在隐私保护更为成熟的美国,要获取并名正言顺地应用个人用户数据是有难度的。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互联网行业的竞争失范、价值导向问题是比较突出的。这是由法制环境缺失、发展滞后导致的,从根本上说则是由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现在的问题是,数据隐私是人工智能发展避不开的问题,而且,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中国经济发展到当前阶段,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也必须更加注重个人权利保障。可以说,最近国内频发的数据隐私事件,已经为2018年人工智能规范发展提供了指示性的信号。

技术进化、商业潮流有其内在规律,以及应该遵循的社会伦理规范。人工智能经过2017年的风口,2018年有望进入沉淀期、发力期。总的来说,人工智能现阶段的发展实际以及商业所要求的回报周期,可能使产业AI成为风口落地的重要方向,而作为一场史无前例的技术变革,一些社会层面的冷思考和建设性的举措,也有了提上日程的必要,这些都将成为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铺路石。

上一篇        下一篇